敬 畏 耶 和 華 是 智 慧 的 開 端 ; 認 識 至 聖 者 便 是 聰 明 。(箴言 9:10)                祢 的 話 是 我 腳 前 的 燈 , 是 我 路 上 的 光 。(詩篇 119:105)                少 年 人 用 甚 麼 潔 淨 他 的 行 為 呢 ? 是 要 遵 行 你 的 話 !(箴言119:9)

    展覽作品簡介

當角落生物遇上奇奧扎(CHIAOZZA)

Adam Frezza和Terri Chiao是美國藝術家二人組——也被稱為CHIAOZZA ——他們的作品探索了一系列媒體的遊戲和工藝,包括繪畫雕塑、裝置和公共藝術。 受自然環境的啟發,他們創造了質感、有機和俏皮的裝置,喚起了一種驚奇和探索的感覺。

“玩樂是很有趣的,是能令人輕鬆的一種方式。 我認為這對我們的生活真的很重要,我覺得這是可以分享的。 每個人都以某種方式去令自己快樂輕鬆。”—Terri Chiao

很多小孩也愛上《角落生物》這班由日本企業San-X社員橫溝由里所創造出的擬人角色,牠們喜歡躲在角落的四周圍。但不完美的牠們,代表着謙虛與不張揚的個性,優哉游哉地躲在一旁角落過着慢板生活。

今次培道花園也製造出一系列的治愈可愛小夥伴,牠們是被人遺棄的「串燒生物」,角色各有不同卻非常有趣,如:燒燶了的香腸、壞了的玩具車與吃剩的士多啤梨。他們雖不完美卻莫名其妙的生動有趣,既不消極反之十分張揚,色彩俏皮又帶點CHIAOZZA的感覺。

你也試找找牠們是什麼角色,看看牠們由什麼串燒物組成啦!小一藝術家希望喚起大家的關注,不要浪費東西,製造「角落生物」!

 

當波點女王遇上蒙特里安(Piet Mondrian)

“真正的藝術家都更傾向於被線條、色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激發靈感,而不是畫面描繪的物體本身。”— Piet Mondrian

蒙德裡安認為,他的線條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圖畫語言,代表支配自然和人類經驗的動態、進化的力量。

「線條」是必不可少的“藝術元素”之一,也是每個孩子的第一次藝術體驗之一。 如果藝術是孩子的第一語言,那麼線條就是孩子的自我表達開始的地方。

“我把生命的能量,轉換成宇宙的圓點。 ...” — 草間彌生(波點女王)

草間彌生的經典圓點主題,靈感源自她小時候盯着桌布的時候所產生的幻象。

使用「點」這元素需要孩子們在協調手部動作的同時專注於他們的藝術品。 這促進了手眼協調,這對視覺藝術至關重要。

當大家踏入培道花園時,你便進入了黑色花林⋯

這個裝置藝術是小一藝術家希望將建築(四社十字架)、色彩(培小四社)以及數學(1-10數數點學習)結合在一起,營造出一朵朵代表培道的視覺藝術元素花兒。
培道是一所基督教學校,我們希望孩子以藝術創造十字架(四社十字架),代表跟隨基督。每位學生也有另一個身份,就是「愛、誠、貞、毅」的社員。而1-10,則代表數十下後Ready⋯Go!

開始找出1-10的點點位置,讓我們一起Ready ⋯Go⋯⋯開始「培道藝術花園」的旅程!  

 

當羅梅羅·布里托(Romero Britto) 遇上蘋果

“藝術是體現對生活中簡單而美好事物的慶祝!” — Romero Britto.

金蘋果是出現在各種民族和民族民間傳說或童話故事中的元素。聖經上亦記載:「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器裏。」(箴25:11 )金蘋果通常象徵美好、至高無上的東西,且得來不易。

羅梅洛·布里托的自學風格是立體主義、普普藝術和塗鴉的結合。他生動的調色板、大膽的線條和富有想像力的圖案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在「培道藝術花園」的小巷內,小二藝術家創作了布里托象徵美好的金蘋果給大家,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好運滿滿!
 

 

當美味冬甩遇上偉恩·第伯(Wayne Thiebaud)

“藝術是一件美味的甜點,不是嗎?”— Wayne Thiebaud

偉恩·第伯對蛋糕的迷戀植根於他童年在餐館和麵包店工作的經歷。 他經常繪畫玻璃櫃內的甜點,這種做法後來影響了他的藝術風格。

小二藝術家觀察了第伯使用顏色來暗示甜甜圈(Donut)的質地和體積的方式,然後用雕塑手法製造出立體的甜甜圈向偉恩·第伯致敬。

你是否覺得這些甜甜圈很像真?似好好味道?你想選那一個呢?懇請坐下,在這「培道藝術花園」 Donut Garden 用眼睛吃個甜點。
 

 

當唐偉傑(Damon Tong)遇上不知明動物

曾幾何時,香港是一個製造業發達的城市,但隨着經濟轉型,「Made in Hong Kong」已成為歷史,漸漸被中國的製造業取代,貼上了「Made in China」貼紙的日用品更隨處可見。香港藝術家唐偉傑以產品上的「原產地」貼紙取代顏料,複合堆貼出大膽的訊息和隱喻。

這個現象吸引了小三藝術家的注意,遂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Made in PTPS」立體貼紙紙糊藝術——花園裡的動物。

你看到什麼動物呢?
 

 

當柏保路·畢卡索(Pablo Picasso)遇上結他

「結他」代表了畢加索試圖將他對代表形式和立體主義研究擴充套件到三維空間。 畢加索在開始製作拼貼畫的同時也開始製作靜物的紙和紙板立體雕塑。很明顯,結他系列(也包括幾把小提琴)製造了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品牌。

研究「結他系列」的最好方法是注意兩件事:各種各樣的媒介和重複形狀,這些形狀在不同的背景下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如結他或小提琴⋯

小三藝術家今次為大家帶來他們的「花園和結他」拼貼畫,你又可否看到他們告訴你什麼呢?
 

 

當王希孟(Wang Ximeng) 遇上牛仔布

王希孟,中國宋代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擅作青綠山水。他花了半年時間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張大千亦曾仿王希孟這幅圖卷。

今日小四藝術家為大家呈獻上他們的《花園江山圖》。這班玩性大發的小藝術家們,大膽地一改傳統宣紙作畫的方法,而改用了牛仔布表現山水的國畫意境。希望這班天才小孩在半個月裡的作品可以一博「大家一瞄」啦!

 

 

當天空之城遇上克爾比·厄本諾夫斯,Ben Houtkamp

來自美國芝加哥的藝術家克爾比·厄本諾夫斯在幾年前開始了彩繪玻璃的創作,他把對童年回憶的懷舊情緒轉化為不規則的幾何色塊,在他多彩的作品經常透露出他對卡通文化以及立體主義風格的喜愛,三不五時出現的眼睛符號是他的註冊商標,也是重新照亮玻璃藝術最鮮明的印記。

我們這班小四藝術家可能對彩繪玻璃不太清楚,但對卡通文化則一定會有一定的了解,其中陪着他們一起成長的一面定是日本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我們想結合克爾比的風格和雷內·馬格里特的傑作《比利牛斯城堡》,在培道藝術花園𥚃創造一個七彩而又別開生面的《天空之城》!

 

 

當木方塊遇上梁山伯祝英台(Liang Shanbo Zhu Yingtai

如果想起花園,或會想起蝴蝶在花間飛舞。如果想起蝴蝶,也會提起梁山伯與祝英台,大家必定會想起「化蝶」的最後一幕。如果說起中國文化傳統,亦可能聯想到木工藝。但又如果想混合中西文化,又會諗起什麼可以代表兒童的呢?相信現代孩子接觸最多的木工玩具想必是「層層疊Jenga」了。

小五藝術家想同你玩一個新的層層疊遊戲:人數不限,但不可站在圓形地毯外。先每層三塊交錯堆疊整齊成塔狀,由玩家輪流將下方的積木抽出(先選一個班級學號),堆疊到塔的最上層,期間不能移動最高三層的積木,而且只能用單手移動積木。積木塔倒塌即為遊戲結束,最後移動積木的玩家為輸。

 

 

當白膠漿遇上徐冰(Xu Bing)

英文方塊字「析世鑒」是徐冰將漢字作為現代藝術題材的第一件作品,隨後他發展出「英文方塊字」教育系統。 新英文書法是使用了書法的樣式,將所有英文單詞以漢字的思維書寫成「方塊字」,是可閱讀的「真文字」。它將中國的書法藝術和英文的字母書寫交織,觀眾閱讀時的那種阻滯、懷疑、困惑在這件作品中經由腦筋急轉彎般的頓悟得以釋然。西方由此多了一種東方形式的書法文化。

今日小五藝術家嘗試用新的媒介白膠漿,創作他們的方塊字,以「仁愛、忠誠、貞潔、毅力」和「花、草、樹、木」為題,衍生出新的文字語言概念。前者代表小小藝術家的身份;而後者代表花園內有的大自然之美。

請根據「徐冰咭」轉轉腦筋,猜一猜每枚字的含意?
 

 

當城市森林遇上露易絲·奈佛遜(Louise Nevelson)

露易絲·奈佛遜是二十世紀的著名雕塑家,她用盒狀結構和嵌套物體製成的單色木雕塑開創了裝置藝術之先河。

小六藝術家嘗試仿效露易絲的雕塑,用搜集得來的廢料創作,看起來像拼圖,將多個複雜的切割物件放置在木盒內上,並給予漆上單一的色彩,形成獨立的3D立體物件。他們想表示「石屎森林」𥚃,到處佈滿人們遺棄的「綠色東西」—— 表面綠色似有生氣,實則內𥚃充滿毒素。
 

 

當三角形遇上坂茂 (Shigeru Ban)

「我對賺錢不感興趣,只要我能的建築能使人開心,我便開心。」——坂茂

坂茂是一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被譽為「建築界的奇才」,以其創新材料運用與充滿人道關懷的設計理念聞名於世。他熱心於將建築技術運用於人道主義事業 : 在各地提出使用以紙管為結構體打造的臨時住宅,為災害與流行疾病提供協助。他的作品也非常注重環境保護,例如他在東京的森林區建造自己的住宅時,一棵樹都沒有遭到砍伐。

小六藝術家搖身一變成為建築師,嘗試以環保物料——紙管,為將來設計房子,希望喚醒大家對環保之關注。

現在「培道藝術花園」 有樓盤出售,你又選中那一層呢?
 

 

   影片觀賞

地址: 九龍馬頭涌福祥街 3 號
電話: 27112933
傳真: 27613568
訪客人次: 1064925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10.45